前言
很久前就看到过这种“神奇的”构造器模式,但是一直没有深究,直到最近再使用 OKHTTP 的时候才发现这种用法非常简洁高效,特别适用于属性多的类。
旧的设计模式
在以往我们写一个类的时候,假如有十个属性,我们就要去写十个 Get 和 Set 方法,虽然说现在有 IDE 来直接生成 Get 和 Set 方法,但是在写这个类的实例的时候,我们仍然需要去一行一行地去为这个实例设置属性,这样读代码的人看起来会非常累,比如以下这个Student类。
1 | public class Student |
1 |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|
也许在 main 方法中这样看起来也还行,但是这是因为 Student 类中属性还不算太多,若是有50个属性那么岂不是要花50行来设置属性?那么在这种需求下,Builder 模式就应运而出。
Builder 设计模式
所谓 Builder 设计模式就是要链式调用设置类的实例的属性,一个接一个地设置属性,最后调用 build 方法来返回实例。那么改进版地 Student 类如下图所示。
1 | public class Student |
这是个类包含一个内部类的结构,外部类仅仅提供属性以及一个私有的构造方法,这个构造方法一定要是私有并且只能让内部类访问,否则就失去了封装的意义。内部类的构造方法的参数可以填成这个类的必选的参数,比如这个例子中 Student 类中 name 和 age 属性就是必选属性,其余可缺省属性放在 Builder 类中,构成一个个以属性名命名的方法,并且最后必须要返回 this ,否则就不能进行链式调用了,这就是能进行链式调用的关键。最后 Builder 类用一个 build 方法来调用外部类的构造方法从而能够生成一个实例。以下就是main方法中的方法:
1 |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|
可以看到仅仅用了两行代码就完成了这个类的8个属性的设置,而且非常的简洁优雅,阅读代码的人看起来也比较轻松。
总结
在旧的设计模式中,因为构造过程被分到了几个调用中,因此在构造过程中这个实例可能处于不一致的状态,这就需要程序员付出额外的努力来确保它的线程安全。然而在 Builder 设计模式中仅仅通过一次调用就能完成所有属性的设置,这就避免了这个问题。
综而言之,如果一个类的属性并不多只有两三个时,使用旧的 Set 和 Get 模式也挺高效,写起来也比较轻松,然而如果一个类的属性有很多,那么为了线程安全和易于阅读,请用 Builder 模式。